我们的品牌时代!
Information / 资讯中心
艺苑一奇葩、书坛一奇才——记著名书法家文琦炜先生的翰墨人生
来源:旗美(qimay.cn) | 作者:潘艾东 | 发布时间: 2013-10-10 | 566 次浏览 | 分享到:


      半个月前,《耒阳快讯》承办的“支援玉树地震义卖义拍募捐活动”上,文琦炜老师捐赠的两幅书法作品,现场爱心人士竟相义买,两年前的汶川募捐活动上,文琦炜老师捐赠的四幅书法作品,当时爱心人士也是竟相义买,单幅最高价由500元拍到了5000元。为什么文琦炜老师的作品如此获得人们的喜爱,都那么愿意不惜高价购买他的作品奉献爱心?我带着疑问和崇敬的心情在“旗美大讲堂”专访了文琦炜老师。
      在典雅的大讲堂里,文琦炜身着浅绿色的夏衣,随意地坐着,就他近三十年的书法生涯,以及对书法的见解侃侃而谈。微微含笑的眼神,娓娓道来的话语,透露着一种世事洞明的练达;论及书法的方方面面时,更是渗透着一种对艺术绵绵不尽的热情。




1. 专业院校 师出名门
      文琦炜出生于耒阳市一书香门第,父亲是耒阳一中语文老师。父亲铺开纸笔,蘸上笔墨,挥斥方遒的记忆,一直留在幼年的文琦炜的心中。自那之后,读书、习字、画画、音乐成了文琦炜生活的全部重心。在城北上小学时,就担校文艺宣传队笛子演奏员,按着《三国演义》的故事画了第一套连环画。中学是在耒阳三中和耒阳一中上的,从中学开始系统的学习美术,后来考入醴陵陶瓷学校专攻美术,毕业分配在耒阳花鼓剧团任专业舞美。剧组解散后,于1983年重新高考,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师从著名书画家颜家龙先生,终有所成。1987年毕业分配在耒阳市书画院专业从事书画创作于研究。

2. 矢志不渝 孜孜不求
      为追求自我艺术完美,文琦炜几十年矢志不渝。尺纸之间,浸润着他翰墨流彩的旷远与力度。欣赏他那些引起世人关注的书法作品。其书法道路上各种经历,于笔者,听来是故事;于文琦炜,则是生涯,是追求过程。
      文琦炜一进入市书法院就是一头扎入书画艺术的世界。书法着重从魏碑切入,临遍名贴,力求突破;绘画从中国山水深入,力求变化。他常说,“一个人一生的时间有限,能做的事情也很少,所以我要花尽可能多的功夫在书法和绘画上”,就是这一张纸和这一支笔,陪伴了文琦炜30多年。文琦炜吱吱不倦地追求和夜以继日的努力, 换来的是艺术的声名和荣誉,成为耒阳本土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书法家,“文琦炜”这三个字似乎已成了“耒阳书法”的代名词,乡村很多喜欢书法的老百姓都对“文琦炜”不陌生。向文琦炜求字已成为一种特别文化的事,在家里活办公室里挂上一幅文琦炜的字已成为一种当然。“文琦炜作品”已悄然成为一种馈送厚礼,成为公家或私人争取乐购的好礼。
      文琦炜不只是守在艺术的象牙塔里,他更乐意于艺术实践,曾创办了一家招聘店,为商家书写了一大批具有历史意义的招牌,如耒阳第一块铜字招牌——“杏花村酒楼”、耒阳第一家连锁发展的茶馆——“芙蓉茶庄”、耒阳第一家连锁经营的中餐大酒楼——“天福韵”等等。因此文琦炜被坊间称为“招牌书法家”和“致富路上的起点站”,他也欣然接受,他说:“艺术本来就是为大众服务的,我愿意成为大家致富路上的起点站”。




3. 广纳博取 厚积薄发
      文琦炜40岁以前,他的字着意于点画的精到,即行笔的起、运、转,止皆符合法度,务求笔笔到位且具有力度,结体则务求匀称端稳而大度,但对作品的整体气势及节奏变化强调不足,多少有“谨毛而失貌”之弊。
为了使自己的书法内涵不断地丰富,文琦炜决心对汉隶及魏碑下一番工夫。汉碑厚实、博大;魏碑凝重、雄强,各有感人的艺术魅力。怀着一腔热情,他临习了大量碑书,如《史晨碑》、《乙瑛碑》、《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等等。
      为了使自己的书法气势及节奏更加充足和稳健,他便集中精力研究王羲之、黄山谷、米芾、王铎等名家的行草书,细心领略其气韵构成。

      在书法上有帖学与碑学两大派,文琦炜既重视碑学的临摹,又十分刻苦与帖学的临写。很多著名书法家都这样评价他:“文琦炜使连绵行草与碑体自然揉合,让碑与帖水乳交融,绚丽多姿,雅俗共赏”。书艺上哦广纳博取,为他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细观文琦炜的书法,其重要特点就是绚丽多变,跌宕厚重。

      文琦炜在书法艺术上,将“势”与“气”作为审美追求,结构中见风骨,笔墨中见品质。他以中锋用笔为主,间用侧锋,其侧锋用笔不但不病,而且显得刚狠挺拔,雄强厚实。

      文琦炜的行书极讲一个“韵”字,常见其入墨铺毫,含蓄顿挫,笔笔丰韵,生动飘逸,给人一种十分美好的审美需求,也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艺术映象。
      文琦炜的草书极讲一个“逸”字,常见其泼墨挥毫,纵情写意,笔走龙蛇,极具审美情趣,给人一种安逸快乐的内在需求。
      文琦炜的大字更显气势和力度,观其作品,常常能感觉到剑拔弩张的霸气,又能感觉到一气呵成的酐畅淋漓,强烈的震撼感扑面而来。
      文琦炜的小字尤显气质和精到,观其作品,字如其人,儒雅大方,洒脱自如。
      30余载的“内功”修炼,文琦炜开始摆脱人与亦云的艺术语言,经历了探求自己的风格到形成到彰显的过程。“文体:书风已独树一帜,“文体”格调已独成一体。
       坚持书画同步时文琦炜对艺术境界追求的方向。他说书法,国画都讲究用线,书法家用线遒劲而重骨力,画家用线多洒脱而重变化。相互参照、相互影响。均可提高线条的质量,丰富其表现力。这种结合使他的书艺和画艺相得益彰。文琦炜的国画名气虽比不上书法,但并不等于说他的绘画技艺一般,实际上,是因书法名声太盛。
       采访中,笔者能够强烈感觉到文琦炜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种成就,是因为他有一种不懈的探求、实践、拓展精神。他说现在有些书法家思想走捷径,想越过临摹这个阶段自成风格,是非常不可取的。书法史一门需要功底需要火候需要修炼的艺术,没有捷径可走。我们清晰地看到,正是多年的艰辛努力,不停地临摹,不停地创造,造就了今天风格独特的文琦炜。

4. 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文琦炜40岁后,他说:“现在走出去的时候多了,也必须走出去”。“一个艺术工作者要想获得更大的成功,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文琦炜今年47岁了,约在5年前,文琦炜开始了他的“走出去计划”、遍历文化圣地,与大师交流,遍读经典著作,领悟先辈思想精华,结合实践进行艺术创作。此后文琦炜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各种展览,收藏于相关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随着艺术水平的提高和书法威望的提升,文琦炜现已是湖南省书协碑刻书法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成为书法艺术苑地的一朵奇葩,成为书坛不可多得的奇才。各大机构争相预约他的作品或收藏或镌刻,如榜书“张良洞”,岳屏公园烈士碑林、苏仙岭南国寺大门对联、呼和浩特蒙汗碑林、五台山藏经阁等。
     
     文琦炜的书法道路还在继续,艺无止境,他还在不断地创新、突破。我们将永远充满期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站对文章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