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017年,意大利当地时间10月15日17时55分,在撒丁岛奥尔比亚举行的国际中体联执委会会议上,经执委投票表决,福建晋江战胜主要对手匈牙利布达佩斯和台湾省桃园县获得2020年第18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举办权。
“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来自晋江的申办团成员一边流泪一边在现场唱起了《爱拼才会赢》这首晋江的主打歌。
这是我国第二次举办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上一次还是在1998年的上海。
结果一出震惊了世界,沸腾了晋江。晋江?凭什么?
晋江,其实不过是中国福建东南沿海的一座县级小城。40年前,人多地少,经济还十分落后,许多人被迫背井离乡到海外另谋生路,“侨乡”之说因此而来。现如今,晋江已是响当当的“品牌之都”、“体育之城”、“百强县市”,民营资本十分活跃,“有钱!”成为外界对它的普遍认识。
下面小编用数据来说话
在改革开放之初,还是一个连庄稼都种不出来的贫困农业县,1978年生产总值仅1.45亿元,2017年GDP达到了1981.5亿元,是当时的1366倍。
民营企业多达4.8万家,拥有包括纺织服装、制鞋2个超千亿和食品饮料等5个超百亿的产业集群,2017年GDP增长8.2%、经济总量连续24年保持福建县域首位……
晋江用福建两百分之一的土地创造了全省十六分之一的GDP!改革开放40年,晋江腾飞40年。这里实现了从“高产穷县”到“福建第一”“全国十强”的惊人跨越。
习近平总书记1996年至2002年在福建工作期间,6年七下晋江,总结出“晋江经验”,提出了“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五个关系”。这其中,“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是重要的一条。回首40年,晋江模式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四大模式之一,与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广东模式并列。
晋江凭什么?凭的是良好的政商关系和体制活力,拥有一片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沃土。尊商、亲商、护商、助商蔚然成风,晋江已经一跃成为一座“企业家之城”。
01 晋江民营经济到底有多牛?
晋江是闻名全省乃至全国的“老板之都”,而早在2015年,晋江市的老板总数突破10万。在晋江的经济格局中,民营企业可谓“十分天下有其九”。截止到2017年底,晋江全市企业5.11万家,民营企业达到4.84万家,建成纺织服装、制鞋2个千亿和建材陶瓷、食品饮料、纸制品、装备制造、新材料等5个超百亿产业集群,超亿元企业达822家,46家上市公司,创造的经济总量占全市的95%以上,居全国县域之首。晋江用仅占全省两百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十六分之一的GDP。
02 晋江经验
“晋江经验”!这是习主席在1996年到2002年期间,七下晋江,下企业、进社区、访农村、走基层,在实地调研中对晋江的发展做了全面的总结。
时至今日,“晋江经验”已提出18年,但历久弥新。“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对当下依然有很很好的借鉴意义。
“六个始终坚持”即:
始终坚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
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经济
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
始终坚持以诚信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
始终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服务
“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即:
处理好有形通道和无形通道的关系
处理好发展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
处理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
03 打造“品牌之都”
坚持重实业、重市场、重品牌的发展路径造就了“晋江速度”!
重实业
“过去,实体是晋江奇迹的支撑;未来实体仍然是我们的立市之本。”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说。晋江民营传统制造业发达,多年来,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带动本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晋江政府和企业的共识。据晋江市经信局数据,全市GDP总量中,来自实体经济贡献占比达60%以上。
重市场,顺市而变
在晋江发展过程中,市场一直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初期,晋江几万名农民趟出“市场-原材料-技术”和“原材料-市场-技术”的经营路子;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地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拓展国际市场,覆盖全国市场,晋江无一不是顺“市”而为。
重品牌,打造品牌之都,品牌成为晋江的城市名片。
晋江城小,但拥有众多大品牌,安踏、361度、七匹狼、心相印、盼盼……这些品牌都是土生土长的“晋江制造”。如今晋江拥有驰名商标42个、知名品牌超百个,是国内知名的“品牌之都”。
体育产业是晋江“三大新产业”之一,这座城市坐拥近万家体育企业,晋江体育品牌几乎包下了央视五套体育频道的广告黄金时段,晋江有“中国鞋都”之称,成为中国最大的旅游运动鞋生产基地和世界运动鞋的重要生产基地,其制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模仿加工、代加工到独立品牌的发展进程。
04 营造一片汪洋大海,必有鲨鱼生长
企业要发展,市场要做大,离不开亲清的政商关系。晋江历届党委、政府,当好“引路人”,做好“推车手”,为企业发展助力加油,替企业发展排忧解难。改革开放40年来,晋江民营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活力越来越强,既是晋江亲清政商关系的成果,也是晋江亲清政商关系的明证。
良性的“政企互动”是晋江民营经济健康高速发展的法宝,也是“晋江经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构建政商关系中,晋江市还把营商环境作为重要生产力,坚持以国际化标准完善城市配套,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在全市推广“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服务理念,营造便捷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正是晋江市营造了一片海洋,众多的上市公司如一条条鲨鱼快速生长。
05 爱拼才会赢
在九死一生的市场洗礼中,晋江人一直是在竞争最为激烈、附加值又很低的传统产业领域摸爬滚打,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这种“敢拼、爱拼、善拼”的精神,体现在实践中,就是振奋精神勇于拼搏,百折不挠顽强拼搏,发挥优势善于拼搏,在拼搏中取胜,在拼搏中发展,在拼搏中赢得未来。
在上个世纪80年代,越来越多的晋江农民“洗脚上岸”。敢拼、爱拼、善拼的群体特征十分鲜明。
在晋江有着“商业教父”之称的许连捷,1979年也创办了服装厂。那一年,他只有26岁。他清晰地记得,当时晋江的服装厂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整个晋江就像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处处迸发着无尽的生机”。
虽然服装厂生意不错,但许连捷始终忧心忡忡:一来自己对做服装兴趣不大,二来家家户户都在做服装,同质化竞争难以避免。有一天,有人向许连捷推销卫生巾生产设备,许连捷看到了商机。
1985年,许连捷到上海出差,和朋友谈起想转型做卫生巾的事情。不料朋友的太太接过话茬:“你可不能搞这个东西,会害人的。”许连捷吓了一跳,连忙问:“为什么会害人?”原来,这位朋友几个月前从广州带回了几包卫生巾给太太,用完后在上海买不到了,这让这位太太觉得很不自在。
“假如长期供应,你用不用?”许连捷问。“当然用!”这位太太说。许连捷意识到,这门生意很值得做。从上海回到晋江,许连捷说服几位创业者,共同筹资136万元,于1985年联合注册了福建恒安实业公司,并从香港购进了一条二手生产线,招聘了100多名工人。许连捷将第一批产品命名为“安乐”,寓意为“千百万妇女的安全和快乐”。然而,“千百万妇女”刚开始并不“买账”:一方面,所有原材料都需要进口,产品价格很高;另一方面,囿于消费观念,市场营销很难开展,业务员到广东等地推销,一个月只能销售出一天的产量。
前景黯淡,人心惶惶。当年年底,许连捷不得不借钱给员工发工资。不过,他依然给股东和员工们打气:“打井十丈,离泉一尺,大家要坚持住!”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7年3月,恒安公司接到了投产以来第一个订货的电话。下半年,经销商开始提着现金到公司门口排队等货。1987年,恒安赚回了全部创业投资,并添置了两条生产线。1991年,恒安开始向外扩展,此后,恒安的产品经常供不应求。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人民凭着“爱拼才会赢”的精神,硬是把纺织服装、制鞋、食品饮料、陶瓷建材等传统产业发展成为晋江的支柱产业,集“中国鞋都”“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市)”等称号于一身,并有多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
06 结语
放眼发展40年,晋江究竟是靠什么“法宝”腾飞的?改革开放以来,在以“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为核心内涵的“晋江经验”指导下,晋江的改革发展闯出一条以加工制造和民营经济为特色优势的发展路子,更成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缩影。敢为天下先的晋江人也成功演绎了现实版的“爱拼才会赢”。
如今,全国各地营商环境建设如火如荼,下一个“晋江”还会远吗?
本文参考人民政协报、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资料